2007年1月27日 星期六

重慶、湖北省社區工作交流後感



前言

從本年三月十四至二十一日,參與會方的安排的重慶、湖北省社區工作交流團,遠赴多個由政府的省、市青聯安排的社區工作單位進行訪問,除了對內地推行的社區工作加深認識外,也藉著行程中被安排到長江三峽及大壩工程的遊覽,使到行程收穫甚豐。對於曾在學院中認識到內地社區工作的服務概況,及至能身體力行地訪問當地的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工作單位等,使到自己對於瞭解內地的社會服務概況等各方面均有甚大啟發。尾段的行程更走訪武漢市內的武漢青年會及由聯青社贊助的一間鄉村小學。是次行程跨越兩省,由重慶市到武漢市的幅員頗大,交通往返需時,不過由於在中段行程加入了長江三峽的遊覽,以及渝港兩地青年的交流,故此使緊湊的行程添加了輕鬆的氣氛。總括而言,此行對於內地前沿的社區工作及青年會於內地的服務概況都有著寶貴的認識。以下為本人在行程中的觀察及感想,略述此行個人印象最深的經歷,對自己的交流經驗作一點題式的分享。

「新一社區」- 社區訊息網站

此行第一個的訪問單位為新山村的「新一社區」,位于重慶市大渡口區商業中心繁華地帶,有居民樓宇約60棟及常住人口約8000人。走訪的「新一社區」辦事處為一棟五層樓高的建築物,內裡有社區服務大堂、社區警務室、健身房、圖書室、電子閱覽室、視頻會議室等,同時也瞭解了大堂「一站式」的前線服務情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社區電子閱覽室,內裡有約二十台由重慶市文明委(註一)捐贈的電腦。雖然看到電腦設施仍是沿用舊式的型號,但是他們所建立的社區人口資訊資料庫卻非常完善,包括居民健康檔案、家庭資訊檔案、流動人口資訊檔案、社區人才資訊等。另外,他們所建立的社區訊息網站,可接受求助人及志願者進行登記,以匹配社區資源進行互助合作,更有助社區發展關懷共融的氣氛。從大堂的牆壁上張貼著有關「社區黨建」的宣傳告示。由於「新一社區」是黨政屬下的前沿服務單位(又名街道辦事處),故此他們亦設立一個關於黨務的網上訊息版,以加強黨員及居民間的聯繫及傳遞政府中央的訊息等。事實上,「新一社區」為「街道辦事處」推行社區工作的前沿基地,與「居民委員會」均是城市基層政權組織及聯繫群眾的橋樑,故此從他們的分享中,也認識到一些地區政治工作的情況。

「重慶市青聯聯合會」 – 與港澳的交流工作

「重慶市青聯聯合會」,是由中央領導下的重廢市人民團體,也是由市內各青年團體的聯合組織。雖然對他們的組織架構認識不多,但是從他們的分享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過去與港、澳、台等地區的青年組織,發展及進行多頂的交流合作活動。其中也提及到過去多項與香港交流及合作的活動,包括去年舉辦的「渝港澳青年論壇」及「人才研修班」等,促進了三地青年的人才培訓及交流。另外,也舉辦了一個名為「同心同根萬里行2005 — 偉大建設之旅」重慶行活動。此次活動有港澳15個青少年社團、約組織了400名青少年人參加,也強調是重慶直轄市以來,承辦規模最大的一次港澳內地青少年交流活動。由此看來,內地是十分重視與香港及其他國家的合作及交流。最後,在對方委員完成分享內地青少年及社區服務之後,我們也將青年會現行的青少年服務作一重點的介紹,相方也在服務經驗的學習上有著俾益。

武漢大學 –櫻花節

另一個探訪最為深刻的地點是「武漢大學」,大學本身為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雖然此行對大學的歷史及教育發展能獲得初步的認識,不過對我來說,在大學校園內的櫻花節活動更為吸引著我。藉著那兩名修讀旅遊業的義務導遊帶領下,不知不覺間,從下車的大門口漫步到種滿櫻花的林蔭大道中,只見遊人如織,行人摩肩接踵。從導遊的口中,提到「武大」種植櫻花原只是為了美化校園,供廣大師生觀賞,但時日一久,卻逐漸發展成武漢市一個著名的景觀。從分享中知悉,賞櫻花的景點卻帶來了很多爭論性的問題,包括引入大量遊客,打破了校園的寧靜,甚至可能影響正常學校的秩序及運作,故此,有些師生建議,如在「武大」櫻花節的期間,學校應放櫻花假一周,而櫻花假以外時間則嚴格限制遊客數量。另外,還有一些不同的討論,例如是否收取門票、收入如何作管理、學生家屬及朋友是否獲得豁免等,形形式式的討論還在繼續中,令傾刻而逝的櫻花節平添人為的色彩。對於作為一個初到「武大」的訪客來說,萬想不到校園內存有一個關於旅遊及校園運作的問題,也是此行使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

長江三峽及大壩工程



長江之美,莫過於三峽,而三峽之名,多少年來都給我很多的聯想。三峽有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瀟灑,三峽更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嘆,這一切的耳聞,實在抵不上親身的體驗。還記得那天的清晨,當遊船到達三峽兩岸時,只見上游是青山夾岸,濤濤江水從遠山流淌下來;下游卻是蜿蜒曲折,江面收窄,水天一色,在一片霧氣中,長江融入天盡頭。站在這樣的分水嶺上,不由使人贊嘆自然的偉大,也感傷於千百年來,它給下游帶來的無盡水患,無怪乎三峽大壩工程的開展,不得不提上全國人民要作出決定及建造的議程。

造訪三峽大壩是在遊船由重慶出發的第三個晚上,我們下船並乘車往三峽大壩的近處作參觀。只見一座有著百多枚射燈映照的銅灰色高牆由遠及近,愈來愈高大,逐漸在眼前清晰起來。下車貼近大壩,使我得以近距離地觀察它。只見一條條的溝槽排列在大壩的表面,一些建築機械分佈在大壩的各個位置。再坐車登上一個山坡的觀景台,使到更能鳥瞰大壩的雄偉,不禁使人贊嘆現代化的今天,人力改變自然的巨大力量。改變的代價是沉重的,工程的展開造成許多人離鄉背井,同時更破壞了生態環境,淹沒了珍貴古蹟。但是,從正面的意義來說,三峽大壩蓄水的成功,可使過去的急流險灘消失,流速變緩,讓長江航道行船更加安全。還能阻擋上游的洪水,減少下泄,幫助下游的河段解除水患。更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三峽電站的供電量能滿足兩岸大部分主要城市和工業基地的全部供電需求,所以三峽大壩的興建是有著它不可估量的福澤,使下一代得著莫大的益處。

總結

以上一麟半爪的片段,亦代表在行程中一些零碎的感想及回應。回顧服務交流活動的經驗,確有助於促進相方的經驗切磋、能得以取長補短及發揮共同學習等意義上,也促進眼界的擴闊及對現行服務事工的反省。對於此行的收獲是豐富的,也確信交流活動對員工的學習及專業發展是不可缺少。除了交流活動有其正面的意義外,在推行上仍存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難,包括活動經費及語言溝通等,較重要的還是能否克服在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這些困難包括文化背景的不同、社會環境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國情港況的不同等。在我而言,在交流活動的過程中,要尋求怎樣才可以在「不同」之中找到「共通」,切實地把交流所得的經驗適當地運用在各自的服務事工上,藉著親身參與所得的體驗和感受,使自身能得以成長,這點也是我本人對於此行的最大回應及總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