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8日 星期日

社會企業的挑戰

政府撥1.5億展地區滅貧工作

民政事務總署將推行「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政府已撥出1億5,000萬元,於未來5年加強在地區層面防止和紓解貧困的工作,其中3,000萬元用於2006 - 2007年度推行地區為本的扶貧計劃…

政府新聞網 (2006年6月13日)

社會企業的企業觀

工商界的企業有其對股東或投資者的盈利責任,而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發展的社會企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則是另一種企業的面貌。從最近民政事務總署推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的簡介內,可見社會企業是以商業與非牟利的公益使命為目標而發展事業,或者換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藉著商務活動,去滿足社會的需求和解決社會的問題。美國成立於1998年的社會企業聯盟 (social enterprise alliance),對社會企業的看法是:企業從商業活動所獲得的利潤,其實是為了實踐企業的慈善目標。因此,「賺錢」對於社會企業來說,是支持非牟利事業或社會服務發展的一種策略,而非最終目的。香港在經歷九七金融危機、美國「九一一」及「沙士」等事件的影響下經濟不景氣引致社會福利資源緊縮,也導致不少非牟利團體或組織面臨籌款不易和經費萎縮的困境,若要依賴外界的資源維持組織的運作和服務的提供,是愈來愈困難的。為了同時追求社會價值和經濟自主,在外國早已被討論得很熱烈的社會企業,其風潮也被引入香港。從每星期日於亞洲電視台播放的「助人自助闖新天」節目,以至社聯成立的「社會企業資源網」網頁等,可見政府及社福界對推動社會企業的發展不遺餘力。社會企業並在政府的推動及津助下而相繼成立,包括香港心理.生會屬下的「明途聯繫有限公司」,以從事有關清潔及物品零售等多元化業務為主、協青社的「協青就業速遞服務」,以設立速遞公司,給予待業青少年穩定的工作及訓練等。

社會企業的挑戰

根據從事多年非牟利組織顧問工作的Peter C. Brinckerhoff在「非營利組織標竿管理」一書裡,認為社會企業既然不能避免像一般企業般出現風險投資的特質,因此,從創新的角度來看,非牟利組織若要成為社會企業,則必須體認組織未來的發展,正如「伙伴倡自強」計劃內強調的「可持續」發展概念,這種特質勢必和長久接受政府津助或「一筆過撥款」等方案委託的組織不同;換句話說,非牟利組織必須脫離依賴者的角色,而要有更大的拓展及革新精神。而這樣的看非牟利組織一個新的思考方向,有了社會企業的概念,而是否真的能夠成為「企業」,猶待考驗。還記得七月四日於禮頓山社區會堂,民政事務總署舉行的「伙伴倡自強」社區協作計劃簡介會完畢後,與同工們的閒聊間,也有同工表示:「非牟利組織所經營的事業,事實上很難與一般的企業競爭的;想想一個企業的成功,來自於財務、行銷、產品製造等各領域的專業人士通力合作,非牟利組織裡卻只有一種人,那就是『熱心的人』或『勇敢的人』,推動企業發展的專業程度明顯地不足,要成功還有一段時間要努力。」所以,從營運發展的角度來看,部份已有社會企業組成部份的社會服務機構,例如「香港傷殘青年協會」(1995年開始發展印刷及設計公司)及「香港心理.生會」(1997年開始「卓思廊」綜合商店服務)等,由於歷史發展已有一段路程,與消費市場亦建立一定的連繫,也成為成功的社會企業典範,而其他大部份由非牟利組織提供的事業部門,如果抽掉政府的補助經費,則可能無法持續下去。

總結

對於經歷社會服務界多次改革洪流的同工來說,新興的社會企業風潮或許是一次「舊瓶新酒」式的延續,正如本會的社會企業組成部份 - 酒店業務早已發展規模,但是對於發展第三部門的社會企業角色及責任,從政府的津助架構以至脫離而成為自負盈虧,甚至在扣除經營成本而有盈利收入等,無論是非牟利組織本身或是整個社會對於非營利部門的認同等,都必須對社會企業這個課題有更深的認識,以令社會服務界能有更新及改革的機遇,達致正如「伙伴倡自強」計劃所倡導的信念及使命。

網上文章參考:

李嘉誠(2003):<公司簡介>。和記黃埔有限公司。
http://www.hutchison-whampoa.com/chi/about/csr/csr.htm

曾蔭權(2006):<行政長官於「商界展關懷」計劃嘉許典禮致辭>。政府新聞公報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602/13/P200602130176.htm

社會企業資源網
http://www.socialenterprise.org.hk/chi/

社會企業聯盟(Social Enterprise Alliance)
http://www.se-alliance.org/

「助人自助闖新天」節目
http://www.hkatv.com.cn/infoprogram/06/selfreliance/

協青就業速遞服務
http://www.youthoutreach.org.hk/c_yes.htm

明途聯繫有限公司
http://www.mentalcare.com.hk/

香港盲人輔導會 - 「流動按摩隊」服務
http://www.hksb.org.hk/Chinese/health.html

Peter C. Brinckerhoff (2004)「非營利組織標竿管理」。智勝出版社。

沒有留言: